今年76歲、家住鳳巢園的陳紹義少年時便對中國傳統(tǒng)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,并投師學藝;參加工作后,也一直從事與繪畫有關的工作——舞臺美術;退休前后,他筆耕不輟,專攻山水,作品還被安徽省文史研究所收藏。
現(xiàn)在,陳紹義因視力下降,只能憑借光、感覺和相濡以沫的老伴幫助,堅持著山水畫的創(chuàng)作。
少年愛上繪畫
陳紹義1942年生于安徽阜陽。學生時代就讀于阜陽市順河小學、阜陽三中。
陳紹義從小就喜歡繪畫,上中學后,在美術老師王文濤的指導下,陳紹義的繪畫有了很大的進步。
“那個時候,學畫畫不收錢,也不專門收學生,初中時我是班長,他看我喜歡畫畫,就多教我一點。”陳紹義回憶著啟蒙老師,感慨萬分,“他是民國時期的一位畫家,也是一位好老師,非常喜歡我,也器重我……”
未成年先立業(yè)
1958年,初中畢業(yè)的陳紹義一不留神,進入阜陽市美術工廠工作。
“當時,我去阜陽市美術工廠玩,正好遇到美術工廠廠長。美術工廠廠長說我相貌不錯,還問我喜不喜歡畫畫,我說當然。最后就留下了,就那么簡單!”說罷,陳紹義大笑起來。
在美術廠期間,陳紹義小時候學到的美術功底得到了充分發(fā)揮,“那時候我們廠經常舉辦展覽,我也就跟著寫寫畫畫。”
1960年,陳紹義在阜陽大戲院擔任舞臺美術,1966年,下放到阜南縣梆劇團(嗨劇團)同樣擔任舞美。
“我之前雖然沒有舞臺美術的經驗,但是我喜歡鉆研,經常查閱參考資料。從設計、繪影、制作到幻燈片,我都能獨當一面。”
展現(xiàn)專業(yè)能力
1980年,陳紹義從阜南縣調回到祖籍阜陽。
“這完全是因為我對專業(yè)的精通。”陳紹義這樣評價自己,“這是一次匯演,我創(chuàng)作的舞臺美術設計得到阜陽市文化局領導的肯定,就詢問我想不想回阜陽工作,我當然想。但我提出了一個條件,就是要帶上我愛人一起回阜陽。”
好在陳紹義愛人馮明婉擅長揚琴、月琴,就這樣,陳紹義、馮明婉夫婦雙雙調回阜陽市,一個在話劇團,一個在梆劇團。
退休仍在創(chuàng)作
1997年,陳紹義退休以后,和老伴馮明婉在故鄉(xiāng)阜陽和女兒的工作地合肥之間輪流居住,最后決定,定居合肥。
身在合肥的陳紹義不時還被阜陽的劇團請去,進行舞美的創(chuàng)作和指導,但大部分時間還是在合肥,從事他從小就鐘愛、已從事創(chuàng)作20多年的國畫山水。
在退休后的近10年時間里,陳紹義完全融入到國畫山水里。
身為中國美術家協(xié)會、中國戲劇家協(xié)會、中國舞臺美術學會安徽分會會員,國家高級美術師,陳紹義對國畫山水的癡迷終于有了回報,他的作品被編入“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精品集”并被業(yè)內人士所關注,作品還被安徽省文史研究所收藏。
他的作品,還流傳于我國港澳臺地區(qū),美國、日本、澳大利亞、新加坡、泰國等國家。
抗病癡迷作畫
近十年來,年逾七旬的陳紹義受老年病的困擾,視力大不如前,行動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,但在老伴馮明婉的悉心照顧下,身體還保持著相對平穩(wěn)的狀態(tài)。
陳紹義創(chuàng)作時,作品線條已不再像以前那樣細膩溫婉,而是借助放大鏡進行描繪,呈現(xiàn)出粗獷老辣的特點。
老伴馮明婉這樣評價自己的丈夫:“他這個人,不太擅長和別人交往,整天生活在自己的山水世界里。他一生除了畫畫,什么都沒干過,就連水燒開了、雞蛋熟不熟都不知道……”
家庭護理到位
馮明婉為了照顧陳紹義,自學了護理知識,幾乎成了“家庭護理專家”。
為了陪伴,馮明婉會拿一份報紙,把新聞和文化方面的文章念給陳紹義聽:“水燒開了他不知道,雞蛋煮得熟不熟,他也不知道。現(xiàn)在,我的年齡也大了,就在前不久,給他買了能講故事的智能機器人,只要他有需要,就有人陪他對話,我省了不少心。”
日常飲食,是馮明婉嚴格把控的:“飲食以清淡為主,早餐準備一些面包和牛奶。”
陳紹義有些不好意思,接過老伴的話茬,“是啊,這么多年,多虧了你,家里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你做。確實很辛苦!”說完,老夫妻倆相視而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