對于今天生活于內(nèi)陸地區(qū)的人來說,第一次見到浩瀚的大海時難免會心生畏懼,對古人來說這種感覺更甚。在福建省莆田市的南日島上,有一個叫浮葉的村子,村里人的祖上都是從中原遷徙而來。每年正月十八,全村人聚在一起沖海祈福,送去對大海最深的敬畏。

浮葉村猶如漂浮在海上的一片樹葉
葉是一個特別詩意的名詞,讓人聯(lián)想到薄而翠綠的葉子,它又是一個充滿傳奇色彩的地方。浮葉是福建中部沿海南日島上的一個村子,行政上屬莆田市南日鎮(zhèn)管轄,取兩個自然村“浮斗”和“后葉”各一字,名為“浮葉”。雖看似牽強(qiáng),但是其中“漂浮”的內(nèi)涵卻是對這個村子最傳神的表達(dá)。

葉是一個被稱為“方言島”的村莊。所謂“方言島”就是在人類遷徙歷史上的一種移民現(xiàn)象,移民到新地域的人群固守原籍的語言,與周邊語言形成鮮明的區(qū)別,如同在語言海洋中的一個“島嶼”而被稱之為“方言島”。莆田本地人以莆田話為主,而浮葉人講閩南話,村民們都知道自己的祖先是從泉州市惠安縣的凈峰鎮(zhèn)遷徙而來的,到了浮葉仍保持著故土的語言。
福建有許多“方言島”,這是一種獨(dú)特的地理文化現(xiàn)象。方言島的形成有兩種原因,一種是由軍事移民形成的,譬如閩江口的長樂市琴江村,村民至今操滿族語言。這個村子原是清兵的軍營,后滿族官兵娶妻生子,兵營演變?yōu)榇迩f,語言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頑強(qiáng)地保留了下來。還有一種是經(jīng)濟(jì)移民形成的,移民的原籍地經(jīng)濟(jì)衰退,人們?yōu)榱松骈_始向外移民,例如寧德市蕉城區(qū)三都鎮(zhèn)碗窯村就是一個閩南語的“方言島”,全村人都講“閩南話”,他們的祖先從泉州市德化縣等地區(qū)遷徙到寧德三都。除了保留了閩南語,他們還帶來了制瓷技術(shù),在寧德一帶,碗窯是著名的制瓷窯口。
福建是一個著名的移民大省,漢代之前,生活在福建的人種只有古越族人,漢武帝派兵征討,滅了古越國,大部分古越人被強(qiáng)迫移民到了江淮地區(qū)(廣義上指江南、淮南地區(qū),狹義上特指今江蘇、安徽的中部地區(qū)),小部分不愿意被移民的古越人便“遁入山林”。漢武帝派來的官兵是福建歷史上第一批大規(guī)模的“軍事移民”,從此,凡中原改朝換代,福建都有一次大規(guī)模的移民浪潮。被推翻皇室的前朝臣子和官兵百姓惶惶逃竄,遠(yuǎn)看中原大地?zé)焿m滾滾,他們衣衫襤褸,越過黃河,跨過長江,一直翻越了武夷山才甩掉了后面的追兵。再往前,臺灣海峽橫亙在面前,他們無路可走了,于是四散在了中國東南丘陵的山水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