曉風(fēng)徐徐吹荷塘,送來荷花陣陣香
我坐樹下秋千上,聽著蟬兒輕聲唱
幾只小鴨游荷塘,花間蜂兒采蜜忙
樹蔭亭邊笛聲悠揚,天也高云也長
榔橋鎮(zhèn)·黃田村
皖南歷史的一顆真正明珠!
坐標(biāo):安徽省涇縣榔橋鎮(zhèn)東南部,黃子山西麓
歷史: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間,鼎盛于明、清,距今已有千年的歷史
最佳看點:古民居建筑群、洋船屋(篤誠堂)、學(xué)堂、象山防空洞、木石磚雕
榮譽:中國歷史文化名村、中國傳統(tǒng)村落、中國景觀村落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(hù)單位、全國文物保護(hù)樣板工程、國家AAAA級景區(qū)
閑與隱,也是一種生活!
山林里的涇縣,落了一只鳳鳥。青弋江是它的長尾,赤灘和查濟是它的雙眸。千百年來,它不飛翔,也不行走,就站在皖南的坡地上,望著遠(yuǎn)方。它的羽下,藏了一座徽派古村。村口的青石上,用正楷,深深地刻了兩個字:黃田。
這是一個被山林和溪水圍繞的小城,來這里只是為了閑逛,走走停停,來這里或許只是為了隱世,山靜人安。早晨起來,滿口吸到的都是大自然的氣息,再細(xì)致形容的話,應(yīng)該是草垛、生木頭還有泥土的味道。
山遠(yuǎn)天闊,遠(yuǎn)處的黃子山自顧自地朦朧著,綿延的曲線好似用水墨丹青勾勒出來,安靜地浸潤在一片暮靄之中;近前,鳳子河嘩嘩流淌,湍急處一個陡坡,水流急轉(zhuǎn)直下,激蕩起砯崖轉(zhuǎn)石的豪氣與莽撞。黃田古村落,就在這片青山綠水間,生長了近千年。
很多古民居門門墻高大寬敞,墻面用涇縣特色的花磚貼飾,在層層疊疊的屋檐中,在環(huán)繞的綠意里,透著水墨意韻。
大山深處泊古船鳳子河畔文脈長
當(dāng)我們輕輕的腳步,踏上了洋船屋那古老的青石板時,仿佛踏入了一個古老的故事里了。這個故事在歲月的風(fēng)雨中,已經(jīng)飄搖了一百五十多年的歷史。
因孝而建的“孝子宅”——洋船屋
來到停泊了百余年的洋船屋,四周圍高墻,兩側(cè)開深渠,尖角狀的圍墻好似船頭,小河上架設(shè)的石板橋猶如登船的跳板。百余年來,河水沿著“洋船”兩側(cè)開鑿的深渠奔瀉而去,背后的故事,也流傳至今。
從發(fā)源于黃子山的鳳子河與馬沖河交匯處,隨著河流走向依次展開,屋舍鱗次櫛比,狹長分布。登高望遠(yuǎn),整個村子猶如停泊在大山深處的古船,穿梭的村民則好似在船艙飲食起居、在甲板蒔花種草。村子就這樣安靜地臨水而結(jié),敘述著人與自然的交互和諧。
黃田人家,既不姓黃,也不姓田。一隊朱姓后裔,在北宋的某個傍晚,從南方婺源,急匆匆趕了過來。他們有的乘轎,有的騎馬,有的推車,到黃田一歇腳,便是上千年。這么老的時光,生長了很多故事,也滌去了很多傳聞。
六座高大的牌坊,一字列開,被建起,又被推倒。十八個水靈靈的姑娘,長大后,嫁出了聚星堂,歲及古稀,又紛紛想回來。還有那八十八步的思永巷,常常有人鉆到里頭,要么寫詩,要么填詞,吟遍了風(fēng)雅。朱姓后裔的后裔,今天仍在,每一次翻動過往,他們的表情,都無比復(fù)雜。
這是位于象山腹地的軍事防空洞,希望這個防空洞,能一直作為一個不曾真正使用過的模樣,展示在眾人面前。
黃田朱氏是“以商賈興,以官宦顯”的涇縣一大望族。清中期村內(nèi)有書院書舍十所,藏書齋室六處。黃田村古民居群是典型的“儒商”文化的體觀。圖中的青檀學(xué)堂是一所將自然教育、經(jīng)典教育、生活教育、藝術(shù)教育相融合的學(xué)堂,在這里可以跟隨青檀學(xué)堂的老師們一起生活學(xué)習(xí),感受他們純正的自然耕讀文化。
這里阡陌交錯,房屋櫛比,炊煙裊裊,鶯啼鳥囀,
更有老樹古藤、新篁修竹、溪水潺潺、柳綠桃紅。
品中國十大名茶之一的“涌溪火青”
賞水墨畫卷般的旖旎風(fēng)光
聽他訴說著綿延不絕的悠悠文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