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好人評選活動已經持續(xù)十年,在這十年里,活躍在各行各業(yè)的中國好人用他們的故事溫暖著這個社會,也推動社會進步。這十年,他們只談付出,把奉獻和幫助他人當做本能,不少人得到他們的幫助,心存感激。可不為人知的是,許多模范好人常年參與公益工作和志愿服務,少有經濟回報,而他們中的很多人,家境并不寬裕,也需要社會的關注和幫助。
電視節(jié)目中,胡昇的言行就很有代表性,他看到家中大變樣后落淚,說自己落淚,不是因為自己的房屋被免費裝修,而是因為自己堅持多年服務社會得到褒獎,社會需要這種禮遇好人的正能量。
禮遇好人這些年來已逐漸成為社會常態(tài),早在今年三月,長沙市望城區(qū)就出臺了《長沙市望城區(qū)學雷鋒鼓勵保護暫行辦法》,全面提升學雷鋒人員合法權益的保障水平。而近年來,全國各地都針對身邊好人、模范相繼出臺了鼓勵、保障政策,真正讓做好人變成一件值得鼓勵和贊美的事情,讓“好人得好報”這句話落到實處。
給常年來堅持服務社會的身邊好人一些禮遇,能夠激勵更多人去做好人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,人們在追求體面的經濟收入的同時,也期待著自己的美好生活能被滿足。對美好生活的期待需要制度保障,更需要人人都謳歌凡人善舉,并主動成為溫暖社會、溫暖他人的一份子。
做好人、做好事,其根本目的當然不是為了獲得補償或者直接的經濟利益,但是從這一次禮遇好人的創(chuàng)新舉措中我們看到,當“好人得好報”變成現實,對于那些正在做好人好事的人來說是一種莫大的鼓舞。人們會發(fā)現自己做的這些好事,確實能夠得到人們的認可。從信奉凡人善舉的精神,到生活中踐行凡人善舉,需要有一些催化劑。在筆者看來,這一次的禮遇好人舉措就起到這樣的催化作用。
現在去禮遇好人,結合新媒體傳播推出有創(chuàng)意而接地氣的方法,讓好人被褒揚和鼓勵,能夠激發(fā)更多人的善意。禮遇好人,是為了建設更溫暖的好人社會,當守望相助成為常態(tài),人們會在工作生活中收獲更多溫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