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徽網(wǎng)庫訊:3月25日,蒙城縣馬集鎮(zhèn)韓樓村韓樓自然莊,筆者見到了59歲的張霞,她正忙著把剛喂過飯的91歲高齡的公公,扶到床上躺好。
房間里,收拾得很干凈,沒有任何異味,桌子上還放著一箱中老年奶粉?粗鴥合苯o他扯被鋪蓋,91歲的韓保青臉上滿是笑意,問誰來了。知道筆者采訪來意,張霞話很樸實:“孝敬照顧老人,那都是應該的,沒有啥。”
家庭變故 她擦干眼淚
2010年,對于張霞來說,是刻骨銘心的一年。這一年,丈夫韓勤超因肝癌醫(yī)治無效突然去世,家里的頂梁柱倒了,上有兩個80多歲的老人,下有子女需要照顧,家庭的重擔一下子全部落到了她的肩上,50歲的張霞懵了,她自己也不清楚,那時,背地里偷偷抹了多少次眼淚。
“生活再難,那也得往前過。”張霞無數(shù)次地告訴自己。生活中,她擦干眼淚,毅然挑起重擔,照顧老人孩子,她寧愿苦著自己。家里八畝多農田,她親自料理,犁耙種收,不誤農時,她開起拖拉機,風風火火,干起活來,不讓須眉,她成了別人眼中的“女強人”。為了增加家庭收入,農閑時節(jié),她到農村建筑工地打工,扎鋼筋,拎灰,撂磚,她是樣樣都會,從不惜力,工地上的人都夸她是實在人。
提起10年前的處境,張霞眼里噙著淚水,“那時候,真難啊,兒子沒有成家,兩位老人年紀越來越大,家里家外都靠我一個人張羅,有時真害怕自己撐不下去。”
禍不單行 她竭盡孝道
2012年,82歲的婆婆走路不小心,摔倒了,胯骨骨折,開始臥床,需要有人全天照顧。張霞的擔子更重了,侍弄幾畝田地,操持家務,照顧老人,她是連軸轉。
婆婆臥床后,每天要給她清理大小便,冷天,張霞及時給老人換洗衣服,讓老人穿著舒服,熱天,她每天多次給老人多次擦洗身子,以防生褥瘡,晚上再累,她也要照看老人。老人的一日三餐,她是精心照顧,端茶遞藥,自不必說。“那時,公公婆婆牙不好,為讓他們能吃動,自己想著法子,變些花樣,買些雞蛋、排骨來做湯,自己動手搟些面葉、面條,讓老人吃好。”張霞這樣說道。
老人身體若有不適,需要上醫(yī)院,張霞總是二話不說,小心翼翼把老人抱到電動三輪上,拉到鎮(zhèn)醫(yī)院,治好病后,張霞總要從街上買些老人喜歡吃的東西。生活再難再累,張霞從未有任何怨言。四年后,86歲高齡的婆婆去世。
孝老愛親 她做出榜樣
5年前,耄耋之年的公公患上了腦萎縮,開始大小便失禁,生活不能自理,飲食起居全部由張霞照顧。面對公公遺留在衣被上的大小便,張霞從不嫌臟,從不說累,總是認真搓洗晾曬,讓老人時刻穿著干爽的衣服,蓋上干凈的被子。“換衣服,擦身子,洗澡都是我弄,嫌孬又怎么辦呢。生病的時候,我把他抱上車,帶他治療,這是自己的老的。”張霞平靜地說道。
的確,在張霞的精心照料下,公公韓保青的身體一直很好,如今已91歲高齡,精神依然矍鑠。說起現(xiàn)在的生活,張霞滿懷希望,信心百倍,“現(xiàn)在,生活好多了,公公有低保,有高齡補貼,有扶貧臨時性救助……兒子也成家了,兩口子出門打工,自己在家?guī)蓚孫子。”說著,張霞笑了,一副開心的樣子。“兒子兒媳人很好,出門回來,總會主動照顧他們的爺爺,幫我分擔。出門了,經常打電話,問家里的事,說我是他們的榜樣,他們都是孝順的孩子。”
1982年,張霞嫁到韓家,轉眼38年過去了,多年來,她不怕困難,堅強勇敢,任勞任怨,孝老愛親,她的凡人善舉,體現(xiàn)了中華民族“百善孝為先”的傳統(tǒng)美德,也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。陪同筆者采訪的韓樓村黨委副書記韓云深有感觸地說:“張霞稱得上是一個賢妻良母,家里家外全靠她,不嫌臟,不怕累,照顧公公婆婆,弘揚了孝老愛親的傳統(tǒng)美德,踐行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村里已發(fā)出號召,向她學習,并把她的感人事跡向上推報。”